半年狂揽8万亿!八大建筑央企集体爆发,基建神话还能持续多久?

品牌智库

半年狂揽8万亿!八大建筑央企集体爆发,基建神话还能持续多久?

2025年刚过半,工程圈又炸了锅:八大建筑央企半年合同额狂揽8万亿,不但国内市场依旧稳健,海外订单更是同比暴涨10%。

不少人说,基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但从这份成绩单来看,央企们不仅没“躺平”,反而打出了一波漂亮的反击。那么问题来了:基建神话还能延续多久?

半年8万亿,央企谁是“榜一大哥”?

第5名:中国电建
合同额 6866 亿,主打水电+清洁能源。
海外大单不断:柬埔寨水电站、越南中宋水电站。
第4名:中国交建
合同额 9910 亿,桥梁、港口、公路全面开花。
海外是主战场:马来西亚日拨大桥、非洲公路网。
第3名:中国铁建
合同额 1.06 万亿,国内稍显乏力,但海外猛增。
代表作:非洲蒙内铁路、中亚公路。
第2名:中国中铁
合同额 1.11 万亿,投资经营收入翻了4倍。
海外扩张迅猛,工程遍布亚非。
第1名:中国建筑
合同额 2.5 万亿,直接把对手甩开一条街。
国内项目:川藏铁路、城市改造、保障房。
海外项目:埃及新首都CBD。

一句话总结:国内市场稳扎稳打,海外市场全力扩张,央企们的格局已经不只是“国内基建”了,而是真正的全球基建玩家。

为什么央企还能这么猛?

有人可能会问:国内基建不是降温了吗?为什么央企还能狂揽合同?

原因有三:
政策托底:国内保障房、城中村改造、交通网络优化,依然是地方稳经济的重要手段。
海外需求旺盛:亚非拉国家基建缺口巨大,中国企业凭借成本+技术优势,几乎是“降维打击”。
央企综合实力:不仅会施工,还能投融资、搞EPC总承包,帮甲方从融资到设计施工一条龙解决。
所以说,央企的竞争力,早就不是“修得快、建得稳”这么简单了,而是“带资金、带方案、带产业链”的全能型选手。

基建神话还能走多久?

这就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了。
一派观点:基建不可能一直撑经济。人口红利消失、财政压力增大,国内基建投资增长会逐渐放缓。
另一派观点:基建不是消失,而是换赛道。比如“新基建”、清洁能源、海外扩张,都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点。

我们看到的事实是:
国内市场确实趋于饱和,但央企们已经把战场搬到了海外和新能源。换句话说:基建神话不是终结,而是在转型。


这份8万亿成绩单,对工程人来说至少说明三点:
央企越来越强,地方民企空间被压缩。如果你还靠老关系、老模式生存,压力只会越来越大。
新赛道是机会:新能源、环保、海外小项目,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可以切入的点。
营销与品牌比资质更重要:央企能拿海外大单,不光是靠实力,也是靠品牌背书和话语权。民企想突围,必须学会“让人相信你”

​你觉得央企们的基建神话,还能持续10年吗?

对民企来说,是去做央企的分包“活命”,还是去寻找新的蓝海?
海外扩张这条路,民营企业能不能分一杯羹?

半年8万亿,八大央企告诉我们:基建依然是中国最硬的底盘,但这盘棋,已经不止在国内。
未来的工程行业,拼的不再只是“会不会修路”,而是能不能带着资本、技术和产业链一起走向全球。而对我们每一个工程人来说,最关键的问题是:

在这个新的基建格局里,我们的位置在哪里?